【陆】【俄】俄军装甲兵排(班、车)战斗条令——防御

首页    条令    俄军    【陆】【俄】俄军装甲兵排(班、车)战斗条令——防御

【陆】【俄军装甲兵排(班、车)战斗条令——防御

●译者/M、wilson

●校对/wilson
●取材/ВЗВОД, ОТДЕЛЕНИЕ, ТАНК

 


 

 

1. 总则
60. 防御的目的是抗击敌优势兵力的进攻(冲击),给敌人造成最大限度地伤害,坚守支撑点(阵地、目标),从而为后续行动创造有利条件。防御必须是稳定和积极的,能够抵抗敌人使用各种武器的攻击,抗击其优势部队的进攻,击退他们正面和侧翼的进攻。在敌人使用高精度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电子战时,防御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达到防御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措施:防御分队的沉着、坚定和坚韧,以及他们高昂的士气;娴熟的有组织的防御和火力配系;对敌人不断地侦察;仔细伪装占领阵地和地线;巧妙地利用有利地形、工程构筑,并对敌方采取出乎意料的战斗行动方法;分队(火器)和火力的及时机动;立即消灭楔入防御之敌;常态实施放射性、化学和生物防护措施、防敌高精度武器以及防信息心理战的措施;坚守和长期固守支撑点(阵地、地线);全面保障以及人员长期实施战斗行动准备,包括在被全面包围的条件下。排(班、单车)必须坚守占领的支撑点(阵地、地线),没有上级命令不得放弃。防御应在与敌没有接触或与敌直接接触、长时间或短期的情况下实施准备。61. 排(班,单车)防御包括连续完成一系列战术任务,主要有:占领阵地并建立防御;在敌分队展开和转入冲击时消灭之;抗敌分队冲击并坚守占领的支撑点(阵地);消灭(击溃)突破前沿并楔入防御的敌分队。 

1




2.排防御



62. 摩托化步兵(坦克)排可在连第一或第二梯队中占领防御,作为营(连)合成预备队,负责战斗警戒、战斗侦察巡逻及火力伏击,以部分兵力或全部兵力组成营(连)装甲部队。此外,在退出战斗及撤退、突围时,可被指定为掩护分队,坦克排(搭乘步战车的摩托化步兵排)实施掩护行动。63. 防御中,第一梯队排当敌转入冲击时用来杀伤敌分队;抗敌冲击,并坚守占领的支撑点。通常情况下,他准备并据守第一道(第三道) 堑壕。第二梯队排用来使用火力支援第一梯队排;给敌以损失并坚守支撑点;禁止敌沿防御正面和纵深扩展;为消灭楔入防御之敌创造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他准备并据守第二道(第四道) 堑壕。摩托化步兵(坦克)排,作为营(连)合成预备队在防御纵深占领支撑点,准备抗击楔入防御之敌的冲击,加强(替换)第一梯队分队,处理其他突然出现的任务。64. 为摩托化步兵(坦克)排指定一个支撑点,一个射击地带,一个补充射击扇面以及1-2个集中射击地段。作为营合成预备队的排,除此之外,为其规定1-2条射击地线及通往射击地线的行进路线。摩托化步兵(坦克)排防御支撑点正面达400米,纵深达300米。摩托化步兵(坦克)排防御部署包括排战斗队形、支撑点和火力配系。防御部署应能保障在前沿前、在防御的侧翼和纵深上抗敌冲击、消灭敌坦克和有生力量。65. 摩托化步兵排防御战斗队形(如图3)通常包括:摩托化步兵班、指挥组及火力支援组。除此之外,在排中应建立战车组。摩托化步兵班通常成一线部署在一道堑壕中。根据受领任务以及地域特点,排当中一个班一个战斗阵地。为加强防御的稳定性,可以在支撑点纵深(在第二线)堑壕后面100-200米构筑。当受到来自侧翼的冲击威胁时,摩托化步兵排的战斗队形可成左梯形或右梯形。

img1

图3. 摩托化步兵排防御战斗队形 指挥及火力支援组用来在战斗过程中指挥分队及火力,杀伤敌有生力量、轻型装甲和非装甲车辆,以及处置突然出现射击任务。其编成中包括直属排长的火器及配属分队 (火器)。战车组(如图4所示)用来提高防御的稳定性和主动性,以及通过在事先选定的射击地线的行动支援摩步班战斗。战车组部署在指定地区(在森林深处、高地的反斜面),根据排长指令前出至指定地线以火力杀伤敌人,返回至初始位置,准备在预计或有利的地线行动。在每一个为战车指定的地线构筑射击阵地。排长通过副排长指挥战车组行动。

img2

图4. 摩托化步兵排同战车组构成的战斗队形           

img3

图5. 摩托化步兵排同游动火器构成的战斗队形 坦克排战斗队形通常包括坦克、配属的摩托化步兵分队,可成前三角(后三角)队形、右梯(左梯)队形。在摩托化步兵排(坦克排)中可指定移动的步战车(坦克)。移动的步战车(坦克)用来使敌人对排火器的相对位置和数量产生迷惑(如图5所示)。游动的步战车(坦克)的射击阵地的选择要考虑受领的任务、地域特点,应能保障其快速转换。游动的步战车(坦克)在战斗过程中隐蔽地变换射击阵地,并向自主或按照排长指令(信号)对敌射击。在完成任务后游动的步战车(坦克)占领排支撑点基本射击阵地或按照排长指示行动。 66.摩托化步兵排支撑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班战斗阵地、排指挥观察所、建制及配属分队(火器)的阵地、战车组部署地区。排支援点之间间距可达300米,每个班战斗阵地之间的间距—达50米。战斗阵地间距应处于不间断的观察下,并受火力和工程障碍的掩护。反坦克班可部署在摩托化步兵班战斗阵地中,火箭筒班部署摩步班之间的间隙或者在排支撑点翼侧。喷火班在摩托化步兵班战斗队形之中行动,为每一个火焰喷射手在排支撑点全正面构筑基本和预备发射阵地。摩托化步兵排装在汽车上的车辆同保障分队一起部署在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后面。坦克排支撑点由坦克射击阵地组成,在其加强了摩托化步兵班时,还应包括摩托化步兵班战斗阵地。非排长直属反坦克火器及坦克可在摩托化步兵(坦克)排的支撑点及其侧翼占领射击阵地。排长应了解这些火器的任务,并与他们保持密切协同。 67.沿摩托化步兵排支撑点正面要挖连续堑壕,将班战斗阵地连接在一起。从堑壕向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坦克)掩体、向防御纵深下一道堑壕构筑交通壕。在支撑点构筑人员掩体。堑壕和交通壕的轮廓及构筑应连接主要射击阵地与备用射击阵地,并保障实施翼侧火力及交叉火力、隐蔽机动和分散火器。除此以外,交通壕还能保障与楔入防御之敌战斗、建立环形防御、后送伤员、运输弹药和食物。堑壕和交通壕构筑时不允许按照直线构筑。第一道堑壕是防御前沿。前沿前构筑有工程障碍。第二道堑壕构筑在距第一堑壕400-600米远,以便防御分队可以用火力支援第一道堑壕的分队,并在防御前沿接近地路实施火力打击,并在前沿前使用火力掩护障碍物。第三道堑壕构筑在距离第二堑壕600-1000米远的位置,以便其防御分队能够在第二道堑壕和第三道堑壕之间地带、在个别地段和防御前沿前实施射击,用该堑壕作为向有威胁方向机动的初始位置。第四道堑壕被构筑在距第三道堑壕400-600米的位置,以便其防御分队能够使用火力支援占领第三道堑壕的分队,并对第四道堑壕接近路实施火力打击。为降低敌方炮兵射击、空袭和核武器打击带来的损失,堑壕及交通壕应挖掘成完整剖面,并在个别地段用倾坡护墙进行加固。在人员堑壕及交通壕中设置覆盖的部分、防破片崖孔、避弹所及隐蔽所。而为导弹、弹药和其他物资器材可以构筑崖孔和小坑。在射击阵地设置有防弹片的遮弹檐。68. 摩托化步兵(坦克)排火力配系是连(营)火力配系的一部分,其包括:值班火器预有准备的火力、排火器的反坦克和连续多层火力区、集中射击地段、预有准备的火力机动。组织火力配系要考虑到排各种武器、配属的火器的射击能力。它们的密切协同,与工程障碍和天然障碍相结合,接近路能够便于观察和使用各种火力射击。火力配系应保障在通往防御的接近路上、在前沿前、班战斗阵地之间间隙、排支撑点翼侧及防御纵深杀伤敌人,首先是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能够保障实施有效的正面、侧面以及交叉火力,以及形成支撑点环形防御。排(班)连续多层火力区本质是在前沿前400米地带内的地域应在有效火力控制之下,而存在的死角应在附加火箭筒火力的杀伤范围内,并用工程障碍物掩护。防御中射击效果由其准确性、密集性、实施的突然性,以及易于操控而达成。在防御中所有火器应当准备好实施射击和实施夜间及其他有限能见度条件下的机动。火力配系的准备情况使用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坦克、火炮及其他火器射击阵地的占领,射击数据的准备以及导弹及弹药的数量来确定。69. 火力配系的效率、行动的隐蔽程度、降低敌人侦察及毁伤器材运用效率都通过正确地选择射击阵地来达成。每种火器构筑1个基本射击阵地和2-3个备用射击阵地,为值班火器和游动火器(坦克)则构筑临时射击阵地。在防御训练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为每一辆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坦克)补充构筑掩体。射击阵地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高地正面以及反斜面地貌条件,从而确保:观察敌方行动以及进行火炮、机枪及反坦克导弹系统的远程火力打击;有效地使用制导武器;相互火力支援和在前沿前和支撑点翼侧实施集中射击的能力,以及形成环形防御;火器隐蔽部署及其伪装。排支撑点的步战车及坦克沿正面及纵深部署,相互间隔约200米。射击阵地的部署应当保障战车武器在指定的射击扇面的有效运用以及防御的摩托化步兵分队的安全性。装甲输送车部署在排支撑点纵深的射击阵地,保障机枪火力对两翼及间隔区域保持火力优势。班、排射击地带由左右边界确定。每条界线由两点(方位物)确定。为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坦克、反坦克导弹系统、火箭筒、喷火器及机枪规定从每个射击阵地到有效射击距离的基本及补充射击(喷火)射击地带。射击地带(射击扇面)应当相互重叠。排长有责任亲自为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坦克,自动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系统,重型反坦克火箭筒),配属分队(火器)明确射击阵地,必要时为轻机枪及火箭筒明确射击阵地。70. 为火箭筒排指定基本和备用阵地、射击地带、每具火箭筒的射击扇面、集中射击地段及拦阻射击地线,为反坦克排指定阵地及展开地线。火箭筒排通常全员行动或以班为单位行动,在摩托化步兵连(排)支撑点之间间隙或其侧翼准备1个基本及2-3个备用射击阵地(如图示6)。排射击阵地正面可达100米,各班之间的间隔为10-20米。反坦克排通常整建制在有坦克危险的方向行动,在摩托化步兵连支撑点或连支撑点之间间隙占领阵地,在地线展开达500至1000米。射击阵地正面:各班(各重型反坦克火箭筒小组)之间—100-200米,反坦克导弹系统之间—不少于15米(如图7所示)。为了掩护翼侧及保障营环形防御,反坦克排准备1-2条展开地线。根据受领的任务及形势条件,坦克排可以部署在营防御地区纵深的指定地区。71. 摩托化步兵排排长从指挥观察所指挥所属人员行动,通常指挥观察所构筑在交通壕上(位于支撑点纵深处的班战斗阵地),而坦克排排长则从坦克中指挥战斗。火箭筒(反坦克)排排长从排指挥观察所指挥全排战斗。观察所位于其分队展开地线后方。排以班为单位行动时-指挥所位于其中一个班。72. 在未接触敌人时,受领转入防御作战任务后,排长应:1)研究并理解任务;2)计算组织防御和分队完成任务的直接战斗准备(人员、武器、装备)的时间;3)评估形势,确定战斗企图;4)定下决心(为战斗队形各要素及火器明确战斗任务;协同、全面保障及指挥的基本问题);5)向上级报告决心,上级批准决心;6)排前出至通向支撑点接近路的隐蔽地点,隐蔽部署,并组织直接警戒。7)进行现地勘察;8)下达战斗命令;9)组织占领支撑点;组织观察;给值班火器部署任务;建立战斗队形;组织火力配系及支撑点工事构筑;必要时向各班(坦克)及配属分队(火器)确认作战任务;10)组织协同、全面保障及指挥。

img4

图6. 火箭筒排战斗防御队形

img5

图7. 反坦克排战斗防御队形 随后,摩托化步兵(坦克)排排长制定支撑点示意图,而火箭筒(反坦克)排排长制定排火力要图,并将火力要图上报给上级领导,完成排一级的准备,检验战斗准备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在未与敌人接触情况下排长在地图上定下决心,并在现地勘察时确认决心。73. 在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转入防御时,在组织夺取指定地线时,排长应:

·       研究并理解领受的任务;

·       评估形势,确定战斗企图;

在加强指定地线过程中,排长应:

·       定下决心,并向上级报告;

·       向各班(坦克)部署在为排指定的支撑点占领阵地的任务;

·       组织观察、组织火力配系及支撑点工事构筑。

随后,排长应:

·       确认定下的决心;

·       下达战斗命令;

·       组织协同,全面保障及指挥;

·       制定支撑点示意图(排火力要图),并向上级报告,完成排一级准备,检查其战斗准备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报告情况。

在评估形势时,排长研究:

·       敌方人员组成、位置和可能的行动特点,而在与敌直接接触转入防御时,除以上内容外,还需研究敌军火器部署地点;

·       排、配属分队及火器的状态、保障情况及能力;友邻的变成、位置、与友邻和在排支撑点部署上级火器的协同条件。

·       地域特点、防护及伪装特性、通行性及对敌行动特点的影响、排及友邻行动方式、观察和实施射击的条件、实施机动,以及排支撑点工事构筑的工作量。

 75. 确定企图后,排长应当在完成战斗任务的各个阶段明确:行动的顺序和方法(对什么样的敌人,在哪儿及当敌人推进和展开时、抗敌冲击时、消灭楔入之敌包括突破堑壕及交通壕的敌人时,使用何种武器歼灭他们;战斗队形的部署;在准备和完成受领任务时保障其隐蔽性。在战斗队形各要素(分队、火器)的任务中,排长明确:其战斗编成及每个行动阶段完成的任务;阵地位置(各班战斗阵地、建制和配属火器射击阵地)及抗敌进攻和消灭楔入之敌的战斗任务(消灭什么样的敌人,在何时何地,与谁协同以及如何消灭敌人)。坦克排排长向坦克车(车组)明确作战任务、基本及备用(临时)射击阵地、每个阵地的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 在协同的基本问题上,排长明确战斗任务,按照任务必须协调战斗队形各要素之间(分队、火器、人员)、协调与为完成排的任务的上级兵力兵器之间的行动。在全面保障的基本问题上,排长明确战斗保障的基本措施,以及完成心理、技术和后勤保障措施的方式,完成的顺序、时限、参与的兵力兵器。在指挥的基本问题上,排长明确(确认):战斗队形中的排指挥观察所(自己的位置)的展开位置及时间;在准备和完成任务过程中通信工具使用方法;向所属人员传达指挥信号、协同、通报、识别及指挥传输的方法。76. 在现地勘察过程中,排长确认:

·       方位物;

·       敌人的位置、编成、最可能的行动方向及其转入攻击的可能地线,武装直升机的行动方向;

·       连防御前沿轮廓、排及友邻支撑点;

·       各班战斗阵地,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机枪、狙击手及配属火器的射击阵地;

排(班)射击地带及补充射击地带;

·       基本射击阵地、备用射击阵地、临时射击阵地,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坦克、配属火器及保障翼侧和间隙的火器的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

·       战车组部署地区,战车的射击地线及前出至射击地线的路线;

·       炮兵和迫击炮按照地线、地段及目标进行准备;

·       在排支撑点前及翼侧设置的工程障碍的位置及特点,火力掩护的方法;

·       排指挥观察所位置。

·       在部署战斗任务时,规定:

摩托化步兵排排长:对摩托化步兵班——战斗阵地、射击地带及补充射击地带;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的基本及备用射击阵地,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在每个阵地的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战斗任务(针对哪些敌人,何时、何地,与谁协同,如何歼灭);班在连排集中射击地段的位置;对指挥和火力支援组——战斗编成、建制及配属火器的基本及备用射击阵地、每个阵地的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摩托化步兵班战斗支援方法。为狙击手补充规定观察及实施射击的方法。对战斗车辆组(若组建的话)——战斗编成、集结区域及战车掩体的位置、射击地线,前出至射击地线的路线、战斗车辆射击阵地、每条射击地线上每个射击阵地的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连(排)集中射击地段;排车辆部署地区;坦克排排长:对坦克(车组)——基本及备用射击阵地、每个射击阵地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战斗任务(针对哪些敌人,何时、何地,与谁协同,如何歼灭);在连排集中射击地段的位置;对配属摩托化步兵班——战斗阵地、射击地带及补充射击地带;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基本及备用射击阵地,每个射击阵地基本及补充射击地境;战斗任务(针对哪些敌人,何时、何地,与谁协同,如何歼灭);火箭筒排排长及反坦克排排长:对各班——他们的基本及备用阵地、射击地带及每个阵地的补充射击扇面;摩托化步兵分队战斗支援方法;保障间隙和翼侧的任务,火箭筒排排长,除上述任务外,还要规定集中射击地段及拦阻射击地线。78. 在组织支撑点的工事构筑时,排长规定为改善观察和实施射击需清理的地域地段,给每班划分堑壕,以及在基本、备用及临时射击阵地上为战车划分堑壕(掩体)。79. 在给值班火器部署任务时,排长明确:位置,敌人、排及友邻的行动特点;临时射击阵地、基本及补充观察和射击地境;对企图实施侦察、在工程障碍中开辟通路或向防御纵深渗透的敌独立小组的观察、报告及实施歼灭时的方法;为了使敌向其部署地移动和敌进行工程作业困难而采取的行动方法。80. 组织协同时,排长应:

·       向所属人员传达通报、协同和指挥信号,并按照信号协调战斗队形各要素(火器、人员)行动;

·       当消灭敌人侦察和警戒分队时,在敌向防御前沿推进并攻击展开(在进攻初始位置)期间消灭其主力时,在前沿前抗击坦克和步兵冲击过程中,以及在向翼侧和后方前出时,按照任务、地线和信号协同战斗队形(火器)的行动;

·       按照防御前沿前抗敌冲击和消灭楔入防御之敌,协调排与友邻、坦克、反坦克火器及位于排支撑点和翼侧的其他火器的行动,;

·       规定坦克、步战车、反坦克火器及其他火器的射击地线;

·       明确排实施集中射击的方法,使用战车武器及轻武器向敌低空飞行的飞机、直升机及其他空中目标射击方法;

·       传达目标指示及识别的方式方法。

配属给摩托化步兵连的坦克排(火箭筒排)排长应当了解摩托化步兵排支撑点的部署、任务、与他们协同的方法、障碍物位置、保持通讯的方法。81. 在战斗保障指示中,排长明确:对侦察—实施侦察的方式方法,战斗队形各要素(人员)的任务:观察扇面,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这些方面,特别注意哪些内容;对警戒—警戒任务;分配的兵力及武器(值班火器的数量)以及他们的任务;观察自己分队及友邻行动的方法和上级的信号;应答口令;分队按照上级计划执行警戒任务的人员(分队)数量,去往何处及到何时到达?对战术伪装—任务;用何种制式器材及就便材料进行伪装,以及实施伪装的时限;履行伪装措施的方法;对工程保障—支撑点工事构筑的时限和顺序,昼夜的任务;班用掩体、堑壕和交通壕的轮廓、长度和深度;覆盖式掩壕、避弹所、防破片崖孔、厕所的构筑位置;在堑壕和交通壕中设置及何处部署便携式围栏障碍;由谁来构筑排指挥观察所,并明确准备时间;构筑工事时采取何种制式器材及就便材料,并应在何处取得这些材料;工程障碍设置的地点,借助何种材料,如何设置,及火力掩护的方法;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高精确武器及燃烧物器的防护措施;接收支撑点工事构筑所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工程弹药的时间和地点。排长亲自划分堑壕及交通壕。对放射性、化学、生物防护—运用车载(便携)放射性和化学侦测仪器进行核化侦察的方法;运用个人和群防装备的方法,利用地形、战车及其他设备防护特性的方法;进行局部洗消(特别处理)的方法。在组织实施道德心理保障时,排长指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何地何时进行。在组织实施技术保障时,排长指出在战斗中及完成战斗任务后补充导弹及弹药的方法,以及确认连(营)弹药所展开的地点和时间。在组织实施后勤保障时,排长明确战斗中及完成战斗任务后给车辆加油的方法;人员饮食补给的方法(运送食物的人员及其数量,食物送达(分发)到排的方法,食物领取的时间地点及方法);受外伤时自救及互救方法;伤员集合点及连医疗站和营医疗所的位置。82. 组织指挥时,排长指定排和连(排和营)指挥所的位置,传达(确认)无线电数据及使用通信器材的方法。

2020年3月13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