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美】美军连、排级部队指挥程序(TLP)内容剖析

首页    条令    美军    【陆】【美】美军连、排级部队指挥程序(TLP)内容剖析

【连】【美】美军连、排级部队指挥程序(TLP)内容剖析

 

一、发展沿革

美军部队指挥程序最早被编篹于1988 年 FM71.2《装甲与机械化步兵营任务部队》(The Tank and Mechanized Infantry Battalion Task Force)的教范中,TLP 区分为:受领任务、下达预备命令、发展暂时性计划、先期行动、侦查作为、完成计划及督导与精进计划等八项步骤。而美军 TLP 发展的缘起,主因 80年代 MDMP的发展,在决策程序步骤上趋于繁复与执行时程冗长费时,而FM71.2 准则认为在有时间压力的状况之下,营级单位是不可能执行完整的MDMP步骤,故发展 TLP 以取代 MDMP 的决策模式(如图 1),但经美军联合兵种准则发展处的研究后,认为该程序适合在没有参谋群协助下或是仅可提供有限度的参谋支持条件下单位的决策模式,而依此程序于1993 年 FM101-5 的草案中发展成快速决策程序(QDMP)(就是目前所说的时间受限下指参程序的前身)(如图 2),不过 TLP 与 QDMP 于 2005 年才正式纳入 FM5.0 准则中完整介绍 TLP 的程序步骤,并且阐述 TLP 为 MDMP 的延伸,适用于连级与排级单位的决策程序。美军更于 2010 年依据伊拉克与阿富汗作战经验重新再修订了FM5.0 的准则内容,以下就针对新版准则所述之 TLP 实施内涵说明。

二、部队指挥程序(TLP)与指参作业程序(MDMP)的关系
“TLP”是将“MDMP”延伸至小部队层级,虽两者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简单的来说“MDMP”是有参谋组织的指挥官所使用,他是集合众人智能的一种决策模式,“TLP”则是连级以下无参谋的指挥官所使用,他是将计划与命令的责任赋予小部队指挥官来执行。

美军 2010 年版准则中强调,“TLP” 与“MDMP” 间是同步平行的计划作为关系,也就是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可运用“TLP”程序使其单位在任务分析、计划发展及作战整备等方面,能够争取最充裕的运行时间。因此,对连、排级单位而言,与上级执行同步的计划作为就是执行“TLP” 程序(如图 3)。

三、平行计划关系执行的关键重点

“TLP”的启动是从接获上级预备命令开始,故上级预备命令下达的方式、时间、次数将直接影响连级“TLP”的执行(如图 3),上级预备命令下达可能是营级“MDMP”执行前,也可能是营级“MDMP”完成后,也可能在执行“TLP”过程中多次下达,故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必须保持灵活运用之弹性,透过调整“TLP”来符合当前状况,而不是调整情况来符合自己预想的事件走向。平行计划的推动,重点在于收到或发展信息的同时将信息分发出去,下级部队指挥官必须要收到上级所下达的单位任务,才能完成他的计划。如果每份预备命令含有足够的信息,那上级最终的正式命令将与下级部队长的心中腹案形成相互支撑,而缩减计划修订时间,增加作战准备时间,反之则会在正式命令下达后造成更改或修正部队任务,以至于需额外的计划与侦察。

img1

img2

img3

 

三、部队指挥程序(TLP)的目的与步骤
部队指挥程序(TLP)之目的,在使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将可用的时间产生最大化,发展出有效率的计划和准备,使其顺利执行所受领的任务。“TLP”总共计有八个步骤如图 4,美军于 2010年版 FM5.0-The Operation Process 一书附录 C 第 1 页中,明确指出此八大程序之顺序并不是不可改变,通常前三个程序是不变,之后的步骤顺序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可依据情况修正,来符合自己的任务、状况和可用时间。有些步骤在执行时,其他步骤亦可能同时执行,某些步骤亦可能重复【如步骤4 部队调动、步骤 5 侦察】 或全程都在执行【如步骤8 督导实施】 。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在执行“TLP”时,除独断专行外亦可运用连队干部等人的专业素养,透过共同研讨方式来帮助自己完成决策。【例如:可选择运用副连长、连士官长、前进观测官、后勤士、通讯士等人。】以下就部队指挥程序各步骤实施说明。

img4

 

(一)第一步骤:受领任务
1、受领方式
部队指挥程序(TLP)的启动就如图 3 与图 4 所示,一切从“受领任务”开始,而受领的方式分别为“预备命令”、“正式命令”或介入1 “新任务”,另在某些状况下小部队指挥官会在收到前述命令之前,依据已存在的计划(命令)和所知的状况来启动“TLP”【例如:台军的防卫作战中的应急作战】。通常小部队指挥官透过无线电收到一系列的上级预备命令跟正式命令和一个来自上级指挥官的简报后,下级指挥官会向上级指挥官实施反向简报,利上级确认他们了解上级的企图与作战构想。
2、受领任务后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工作项目受领任务后,指挥官(连、排长)会执行“任务分析”和“确认可用于计划和准备的时间”,以作为形成下达预备命令的基础。
3、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任务分析考虑的因素指挥官的任务分析考虑因素包含了“任务、敌情、地形与天候、可用兵力与支持、可用时间、民事(METT-TC)”等 6 项(详细内容后述),其中分析的顺序是有弹性的,是要根据可用的信息有多少以及各因素相对的重要性来决定【例如:指挥官可能着重于任务、敌情、地形,其他因素直到获得更多信息后才处理】。
4、确认可用于计划和准备时间的要领
指挥官依据他们所知的信息,估算计划和准备任务的可用时间,他们可从上一级指定之重要时间点来推算每一事件所用时间,这个重要时间点可以是机动出发时间、通过攻击发起线等。另各级指挥官在此阶段时均要确定他的下级有足够的时间来拟定他们的计划与完成任务准备。时间规画分配通则是,使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计划与下达命令,留下三分之二时间给下级运用,这样的概念与指参作业程序是相同的(如图5)。

img5

 

(二)第二步骤:下达预备命令
美军指挥官完成初步任务分析与可用时间分析后即会下达预备命令,他们不会等待更多上级命令后再下达,而是尽可能以手中现有信息,迅速列出可以帮助下级准备任务的指示或信息,来下达预备命令,然后随着情况进展再下达额外的预备命令来提供下级更新信息,以利其完成任务计划与准备所需。美军预备命令内容架构如图6。

img6

 

(三)第二步骤:拟定初步计划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收到上级预备命令后,除同时下达预备命外即是展开拟定初步计划,这一步骤结合了MDMP的第2至第6项程序,在营级以下没有参谋的单位,这些程序比较没有那么格式化,通常是指挥官的内心思维,于拟定、分析、比较行动方案时,指挥官会将重要下属纳入参与决策过程,最后再由指挥官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如图7)。以下就前述之程序实施说明:

img7

 

1、任务分析9
此程序是继续分析部队指挥程序(TLP)第一步骤所述的 6 项考虑因素(METT-TC)。以下就 6 项因素说明如下:
(1)、M(任务):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 会分析上级的预备命令和正式命令来确
认自己单位如何对上级任务贡献一份心力,他们透过审查以下会影
响任务的信息来确定本身的任务:
A、Higher headquartersmissionand commanders intent.【上级的任务和指挥官企图】: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 会确认上一级及上二级的任务与指挥官
之企图,如果无法取得他们会以现有的信息来判断。当收到正式命
令,有必要时,他们会修正之前的计划。
B、Higher headquartersconceptof operations.【上级的作战构想】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检视上级的作战构想来确认自己与邻接友军部队的任务和行动,他们也检视会影响作战行动的细节,来支撑上级达成任务,例如管制方法和运行时间。
C、Specified, implied, andessential tasks.【关键、特定及推断行动】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充份了解上级指挥官意图、任务、邻接友军任务与指挥关系及本部在全般作战中之地位后,必须从上级预备命令和正式命令内的执行段中之各部队任务及作战透明图中分析出必须执行之任务,内容可以区分为三个要项分析,分别为特定行动、推断行动以及关键行动。此三项要旨说明如下:
(A)、特定行动:
系上级赋予本单位的确定任务,通常在上级作战命令或计划的第二、三段或附件、透明图中叙述。
(B)、推断行动:
是指未在上级命令中明述,但是必须执行始能达成主要任务的事项,为连长在分析地形、敌情等因素后为达成任务决定必须获取之战果。(C)、关键行动: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在检视上级颁布之预备命令后,先确认赋予本部之“特定行动”,继而预判产生“推断行动”然后经综合分析两者之必然性、重要性、时序性与限制因素等后,即可归纳得出悠关本次作战成败之“任务行动要项”,此即为本次作战中,指挥官达成任务之「关键行动」。
D、Constraints.【限制】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在执行前述项目时,也要找出上级赋予单位的限制,他可能是一种要求,也可能是一种行动限制。【例如:留一个排担任预备队或D-H 之前不可超过 B 线侦察】
(2)、E(敌情):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以任务为重点,持续分析敌情,他们必须知道敌人的组成、位置、强弱、近期活动、增援能力和可能行动,这些信息大部份来自上级指挥部,有些来自参谋单位或其他指挥官,也有些是来自指挥官的经验,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须确认这些信息如何使用于本次任务,也确认他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敌情,要拿到必要的信息,他们向上级指出这些情报漏洞并建议可以采取的适当行动。【例如:派出侦察】
(3)、T(地形和气候)
A、分析地形: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分析地形时,是依据地形五大要素来考虑,地形五大要素依序分别为障碍物、接近路线、地形要点、观测与射击、隐蔽与掩蔽等。分析时为利于了解地形状况,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通常会绘制混合障碍透明图来辅助。
B、分析气候:
天气乃地面上某时、某地之大气变化的情形,亦指短时间内或定时的各种大气现象。部分天气数据可直接以仪器测得,如温度、气压、风、湿度、云、降雨、能见度、潮汐、亮度资料(民用始晓、海上始晓、日出、日没、民用终昏、海上终昏、月出、月没、月龄)等。而天候分析主在探讨作战地区天气状况,对敌、我双方行动影响之程度。分析天候时我们通常分为五个要素实施分析:
(A)、能见度(B)、风向风速(C)、降水(D)、云(E)、温湿度
(4)、T(可用兵力与支持)

这步骤最重要的就是分析自己部队的战力,指挥官了解士兵的精神、经验和训练以及下级指挥官的优缺点。指挥官必须实际确认所有可用的资源,其中包括配属部队或是支持部队,这段过程包括了解装备的强度和状况,也包括了解支持此部的火力。【例如指挥官知道有多少型式的曲射火力可用,也要考虑任何由于训练强度及近期战斗而产生的限制】

(5)、T(可用时间)
指挥官必须先了解本部可运用之时间,从受领预备命令开始计算直至作战实施,为所有作战准备时间,以此时间套用 1/3 上级计划、2/3 下级准备之原则,连长可运用作战时间时间分析表级作战时程管制表(如图 8、图 9),有效规划部队指挥程序使用时间,不致与上级律定之时间相抵触,并给予下级足够之时间从事作战准备。

img8

img9

 

指挥官须针对作战地区内会影响任务达成的社民情实施分析,他包含“区域”、“组成”、“能力”、“组织”、“人民”、“事件”等六大因素。完成任务分析步骤后他将产出重新叙述的本部任务,他的内容是一段简单又精确的叙述,用以说明单位必须完成的任务及目的,他的格式包含:
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
2、行动方案研拟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可藉助连队干部之协助,遂行“作战规划”之过程。行动方案研拟时不应预设立场,须基于任务、指挥官初步作战意图,并综合考虑可用时间、作战地区特性、敌军状况及我军能力而策定“能达成指挥官意图”、“具成功公算”、“风险程度较低”的行动方案。
其研拟的步骤如下:
(1)、敌、我相对战力。

(2)、各种行动方案选项。
(3)、规划行动方案所需兵力及部署。
(4)、研拟行动方案作战构想。
(5)、行动方案任务编组。
(6)、行动方案文字叙述及图解标绘。
研拟行动方案后,应针对每一项符合要求之特性,进行检视,以确保行动方案之质量。行动方案须具有以下之特性:
(1)、一致性:必须符合指挥官作战企图,并可藉以达成任务。
(2)、可行性:考虑时间、空间及资源,具达成任务成功公算。
(3)、可接受性:执行行动方案所获得之战术价值或作战优势,以及在资源方面损耗,尤其是伤亡之代价。
(4)、独特性:每一行动方案必须与其他任方案有显著不同;例如:预备队运用、任务编组、日间或夜间作战行动,及不同作战构想…等
(5)、完整性:所研拟之行动方案必须说明:
A、主要作战如何完成任务。
B、作战如何创造与支持主要作战有利条件。
C、支持作业如何支持主、次要作战。必须具备完整的五何叙
3、行动方案分析
藉由「行动方案分析」,可检视出我军之至当行动方案,方能以最佳编组及最轻伤亡达成任务,其目的在协指挥官下列事项:
(1)确认如何发挥最大战力、保护友军安全,及降低作战行动之附带损害。

(2)可提供近乎实际之战场发展景况,并预判战场所发生之事件。
(3)确认作战成功所需条件及资源,何时及何地运用部队战力。
(4)了解战场情报信息,置重点于敌军能力、特点、弱点、所望战果,并找出敌、我行动之“决心点”与“重大事件”。
(5)确认战场同步化所需各项管制事项,减少误击友军事件发生。
(6)充分了解我军行动方案之可行性、适切性与限制因素,并寻找最具弹性与成功公算之行动方案。
4、行动方案比较和选择
小部队指挥官(连、排长)在执行行动方案比较和选择时,他们考虑“任务能否达成”、“预演的可用时间”、“风险”、“侦察结果”、“下级部队任务及目的”、“伤亡”、“未来任务”。
(四)第四步骤:开始必要行动
在拟定完初步计划后,连长就开始了部队指挥程序步骤四-开始必要行动。处置下列事项之主要用意在决定侦察、下达命令及部队调动之事项。
1、计划侦察。
计划侦察时,连长必须依据地形分析以及敌情分析后对敌之了解,先行决定侦察编组、方式、地点、时间以及各地点之侦察事项为何。
2、计划下达命令。
计划下达命令时,须先行决定下达命令之时间与地点,考虑事项必须考虑侦察时会使用多少时间,并视敌情及任务状况而定。
3、部队调动
连长依据先前计划下达命令之时间、地点,并命令传令兵回集结地区通知副连长,在连长规定之时间,将部队带至地点接受命令。
(五)第五步骤:实施侦察

侦察乃利用目视观测或其他侦测方法,以获取有关之敌情、天侯、地形等情报资料。在连长处置完下列事项后,即开始了实施侦察动作。侦察时须依据之前分析地形及分析敌情之结果,编组实施侦察。
(六)第六步骤:完成计划
连长于实施侦察完后,则开始依据侦察结果,修正初步计划腹案,完成行动计划(兵力运用及火力运用)。完成计划时,连长须将命令内容填入命令五段格式,并检附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敌可能行动方案图解以及连作战阶段管制表向上级实施反向简报(可运用当面、文件、通信等 3种方式),并确认上级核可计划。
(七)第七步骤:下达正式命令
连长反向简报完经上级核可后,始可下达命令。命令为向下级传达作战构想之方法,也就是要下级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
(八)第八步骤:督导实施
连长下达完命令后,即开始督导实施步骤。连长必须督导所属贯彻执行之前所律定之战备整备事项,并实施战备检查以及沙盘推演。

2020年3月13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