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T】【报告】美国“陆军装甲兵军官初级班ABOLC”完训心得报告

首页    出版物    报告    【陆】【T】【报告】美国“陆军装甲兵军官初级班ABOLC”完训心得报告

 

​提要

美国装甲兵军官初级班 (Armor Basic Officer Leader Course, ABOLC)系为美军训练装甲兵基层军官之基础课程,全程区分三阶段,内容包含个人生存与作战技能、战甲车操作、射击技术、一级保养教育、作战命令下达(OPORD)、战车排(Tank Platoon)、连级战术及指挥领导技巧,以及装骑侦搜作战基础,并于现代战场中培养协同步兵作战能力。训练学员于仿真真实的任务中,培养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并有效运用所学技能,克服战场瞬息万变的战况。 

笔者奉派至美国班宁堡基地参加美国装甲兵军官初级班 2014-01期之班队受训,训练期程约19周,其中针对其训练组织、学校现况及各阶段训练之过程记叙心得分享,并提供具体建议,以利装甲兵增进其训练教学模式及多元化课程。 

 

前言 

美国装甲兵学校自1918年创建于肯德基州诺克斯堡(Fort Knox, KT),系美军装甲兵军官的摇篮,主要任务为培养装甲兵军官战术战法观念、执行各项作战任务能力,训练学员各种武器与装备(车辆)操作及装备保养技能,包含艾布兰战车(M1 Abrams)、布莱德雷步兵战斗车 (M2 Bradley IFV)、个人与多人操作武器及无线电机(Radio)等。 

装甲兵军官初级班则为培育美军装甲兵基层军官之基础课程,受训学员不限于装甲兵科,每年约培育出一千一百位排级军官军官,结训后分发至各地装甲及骑兵师,为美国钢铁军注入新鲜血液。 

因应美国陆军步、装两校合地训练政策,位于乔治亚州哥伦布(Columbus) 市的“班宁堡基地”(Fort Benning,如图1)于2010年调整为“战斗训练中心” (Maneuver Center of Excellence,简称MCOE,战斗兵中心指挥官编阶为中将),美国装甲兵学校乃搬迁至班宁堡基地内翰莫尼教堂区(Harmony Church,如图2,校长军衔为少将),基地内训练课程包含伞兵(Airborne)、突击兵(Ranger)、步兵 (Infantry)、装甲兵(Armor)、狙击手(Sniper)等多达36项训练课程;另基地为食、衣、住、行均可自给自足的军事小区,超过数万名现役军人及眷属生活在其中,各项场地设施完善,包含各式武器及战车靶场、多媒体教学教室、仿真器训练中心(CCCT)、官兵餐厅(Mess Hall)、大型营站购物中心(Post Exchange)、战车博物馆(Tank Museum)、体育馆(Gym)、宿舍(Army Lodge)等。

 

img1

 

图1、班宁堡基地(战斗兵中心)位置图

 

img2

 

图2、装甲兵学校及野外训场位置图 

 

 

一、美国装甲兵军官初级班课程介绍(以 2014-01 期为例) 

(一)受训目的:

为增进台军培育装甲兵军官的训练模式与对美军装甲部队的了解,以及未来向美军采购新型战车的可能性,派赴美国乔治亚州班宁堡基地装甲兵学校受训。美国陆军装甲兵军官初级班(Armor Basic Officer Leader Course, ABOLC)旨在培养、训练装甲与装骑部队基层军官,使其具备信心与解决问题能力,以便于执行各项作战与侦搜任务。 

(二)训练组织架构:

装甲兵学校之训练单位为美军第16装骑团(16th Cavalry Regiment)第 316装骑旅(316th Cavalry Brigade)之一部,下辖三支训练中队(Squadrons)。各中队负责训练班队层级各异,一中队主要为士兵基础班队,如战车驾驶、射手及装填手等基础课程。二中队负责军官班队,如军官初级班。三中队则为士官进阶班队,如士高班、主射手课程(Armor Master Gunner Course, AMGC)、专业侦搜课程(Army Reconnaissance Course, ARC)。其中,二中队(2nd Squadron)负责的军官班队包含五支训练区队(Troops),各区队主要任务不尽相同,如负责第一阶段个人战技与生存技能计有两支区队、第二阶段射击训练同样为两支区队,最后负责第三阶段战术战法有一支区队。各区队皆辖管一个班队,主要担任班队的辅导区队,如早上体能训练,课后加强与生活辅导等。 

(三)教官师资组成:

教学授课由辖管区队教官及教育区队教官共同派遣,以本训期2014-01 为例,辖管之区队为杀手区队(Killer Troop),成员计有上尉(Captain)区队长一员、二等士官长参谋(First Sergeant, 1SG)一员、三等士官长(Sergeant First Class, SFC)分队长五员、中士参谋(Sergeant, SGT)三员,下士(Corporal, CPL)助教九员。

主要教学授课由教育区队担任,即同时有两区队师资共同教学,惟辖管区队为辅助教学功能,针对学员不熟悉的课程内容加强辅导。其中各区队分队长皆是专业课目经验累积丰富,且具有副排长与实战之经历士官来甄选,再经由培训遴选而得,让学员得以学得最新最实用的技能。 

(四)学员素质分析:

以2014-01年班79员学员为例,主要学员来源自各州大学储备军官团(ROTC)体系共40员、国民兵(National Guard)共11员、美国陆军官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USMA)共11员、弗吉尼亚军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VMI)共8员、士官转服共5员、国际学员(International Military Student, IMS)共4员,包含埃及、新加坡、台湾、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或地区。

 

图3、学员来源分析图 

img3

(五)课程规划与阶段划分:

美国装甲兵军官初级班课程分作三大阶段(Phase),各阶段训练期末皆实施阶段性筛选淘汰(Gate Event),通过三阶段筛选后,方能顺利结业。  

 

图4、课程各阶段简图 img4

各阶段课程约为6周,共30日训练日,三阶段训练课程含周休总训练时数约为19周,包含训练整备、阶段筛选与期末装备保养周等。

各阶段课程训练重点不同(如图5),第一阶段着重于个人战技(Personal Combat Skills),用技巧与意志力战胜敌人,如训练学员定向越野(Land Navigation),在荒野深山中找到目标位置;基本枪械机械训练(Basic Rifle Skills),了解用枪基本常识、清验枪及射击;生存技能(Survival Skills),用技巧与意志力战胜自然。第二阶段注重战车实弹射击(Tank Live Fires),及教导学员战车内外各机械原理与操作武器系统。第三阶段训练学员执行作战训练任务(Mission)、战车排(Tank Platoon)战术战法,机动队形(Formation) 与作战命令(OPORD)下达。 

 

图5、各阶段主要课程        

img5

(六)淘汰制度:各阶段期末筛选未通过而遭淘汰之学员将编入下一期同阶段之训练课程,亦称为训期重新分发(Recycle),如果连续两次在同一阶段被汰除,则不可再接该专长训。

各阶段性筛选,项目包含阶段专长鉴测、体能鉴测(APFT)、同伴间评比(Peers Evaluation)等三项。阶段专长鉴测标准依准则规范定之;体测标准以60分为合格;同伴间评比经训员互评后,由辖管区队长审议之。三者皆通过后,方能接续下一阶段课程。

本次训期中,报到79员学员,顺利结训75员,不合格遭重新分发4员,包含各阶段体能鉴测不合格2员及同伴间评比不合格2员。

 

 


 

 

 

二、美国装甲初级班课程内容与过程 

完成报到手续后,第一周是课前准备与体检,以及装备领取与战车排建置编成,在这周最重要的是所有参训的学员都必须接受并通过体能测验APFT(Army 

Physical Fitness Test ),以淘汰未准备受训之学员。 

三个阶段的课程重心方向不同,第一阶段注重在个人战技,第二阶段重点在射击,第三阶段则是在战术战法上。在此为各阶段重点课程作介绍:

(一)第一阶段训练课程:

第一阶段训练主要在训练个人战斗与生存技能,包含定向越野、基础 M4步枪训练、地形五大要素(OAKOC)分析与实作,核生化防护(NBC)、现代陆军近身战斗术(MACP)、车装无线通信机训练等(如图6)。由于通信机属敏感性装备,国际学员在此项课程中,未能参与。 

 

图6、第一阶段课程简图 

img6

1.定向越野(Land Navigation)与现地实际操作训练,共五天课程。

课程第一天上午为室内基础课,教导学员如何使用指北针及地图,下午即开始至野外实作。完成编组后,教官把野外操课里的地桩8码MGRS坐标给学员,学员须利用所学的技巧寻找指定的地桩,纪录地桩密码代号,并带回向教官核对,进而了解学员是否掌握定向越野技能,且通过此训练,除了让学员熟悉工具使用外,也能让学员体会地形植披对个人地图判读的影响。另运用星光夜视镜,实施夜间定向越野训练乙次,相较于日间,夜间定向越野非常困难,除了视线不良外,训练场地貌又非常复杂,多为树林泥沼等障碍,使夜间定向越野耗时难行,惊险万分。

 

图7、日间与夜间定向越野训练装备 

img7

2.M4步枪基础训练(M4 Basic Rifle Marksmanship,类似台军T91式步枪),训期共五天。

课程第一天是基础弹道学课,由枪械专业教官主课,学习如何瞄准、弹道学、清验枪及枪械操作必知的常识: 

img8

接着下午马上就到靶场实施25公尺归零射击,紧接着第二天实施100 公尺射击与200公尺射击。 

 

图8、靶场实施射击情形  

img9

 

此外,实施夜间射击乙次,配备星光夜试镜及红外线雷射瞄准装置 PAC-15,通过红外线瞄准装置和M68红点光学瞄准镜相互规正后,即可使夜镜下雷射标点瞄到哪,子弹就打到哪,眼睛不需要再透过光学瞄准镜瞄准目标。 

 

图9、PAC-15 红外线雷射瞄准装置与M68红点光学瞄准镜 

 

img10

 

在M4枪枝训练中也着重运动中射击技巧,举例来说就是模拟状况演练,如敌火力下如何卧倒快卸装弹匣、紧急卡弹状况处置、队友火力掩护射击、交互跃进攻坚建筑等,此类课程比起基本射击更为实用。 

 

图10、综合射击技巧训练  

img11

 

射击课程尾声是40发鉴定射击,利用配备升降靶之靶场实施测验,距离分别有50、100、150、200、250、300公尺,学员必须在限制的五秒钟内,将随机升起的靶击落,即可得一分,满分40分。

 

图11、新加坡学员实施鉴定射击 

img12

 

3.现代陆军近身战斗术MACP (Modern Army Combative Program ),教导学员实用的近身作战技能,包含九种制伏敌人的手段,四种勒毙敌人的方法,夺枪术等。由于训练致力于真实,助教士官们着拳击手套,作威胁的敌人,对学员实施真实状况下的攻击,学员得靠所学技巧去制伏敌人。近身战斗术课程共五天,每天都在跌、打、摔下学习,训练课程结束后,每个受训学员都带着全身的青与酸痛,颁得战斗术初级证书(Level I)。 

 

图12、学员相互练习领口勒毙技巧  

img13

 

图13、训练中心助教士官给予学员重重的打击 

img14

 

4.地形五大要素(OKAOC)分析与实作,包含观测与射界(Observation and Fields of Fire)、地形要点(Key Terrains)、敌接近路线(Avenues of Approach)、障碍物(Obstacles)、掩蔽与隐蔽(Cover and Concealment) 等实作训练。课程另有设置侦察排的观测前哨、核生化防护等级与装备穿戴、敌情分析,以及学习堆置野战沙盘等训练。 

 

图14、野战沙盘完成后作敌情研讨 

img15

 

5.第一阶段学习筛选测验(Gate one Event),所有学员于四点整起床暖身,当时室外温度零下2度,即参加第一项体能测验筛选,通过标准包含六十下仰卧起坐、五十五下标准伏地挺身及16分钟内两英哩路跑,不合格的学员即被汰除。

第二项筛选为定向越野,体测通过的学员必须在四个小时内,于25平方公里现野外找到三个不同的地桩,并且写下过程中所见的敌情信息,并用无线电发代号给指挥所,以验证情报正确性。测验中,每位学员身上都备有GPS定位背心,以确保学员于测验中无作弊行为,如沿走易遭敌发现的道路等。

第三项测验为三英哩35公斤负重行军,在20分钟内走完越野山路,并于指定时间内抵达路途各检查点(Check Point),即可顺利通过。

第四项测验为100、200及300公尺射击测验,学员总共领取20发弹药,在有限的弹药内,学员必须自行将随机枪枝做归正及障碍排除,并于10个靶位中,击中7个才算通过。 

 

图15、鉴测中寻得之第40号地桩 

img16

 

最后一项测验是脱离敌人的近身攻击,在这项测验中,伪装成敌人的教官,会在出奇不意的时候,冲上前来攻击学员并试图夺取其个人武器,学员必须用适当的近身战斗术将敌人制伏才能顺利结束本阶段鉴测。 

 

(二)第二阶段训练:

顺利通过第一阶段筛选后,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课程,在这阶段才开始把重心移转到M1艾布兰(M1 Abrams)战车与M2布莱德雷(M2 Bradley) 步兵战斗车上,从战甲车最基本的车辆结构、保养、武器操作一直到射击,都是本阶段的训练重点。 

 

图16、第二阶段课程简图 

img17

1.车装武器训练(Mounted Weapons Training),包含M2 50机枪及M240机枪的分解结合、武器性能检查、验枪训练等机械训练。 

 

图17、M2 50机枪与M240机枪训练 

img18

 

由于这期班队内大部分学员的来源为大学储备军官团(ROTC),训练资源不如美国西点军校暑期训练皆有许多机会操作机枪,因此,很多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然经过教官耐心教导下,学员们都能掌握基本机枪机械训练要领,并与教官们竞赛清验枪、分解与结合的速度。

2.M1艾布兰主战战车 (M1 Abrams MBT)基本认识,包含战车基本结构、各机件作用及诸元性能,如引擎结构基本认识、炮塔及底盘结构基础、弹药区分及装载(填)程序、一级保养、火炮制退安全规定、核生化防护系统、觇视规正实作、射控系统调整及密位公式计算等。 

 

图18、战车基本认识与实车操作 

img19

 

图19、炮管保养与排烟器拆除实作

img20

 

在实车操作的同时,安排部份时间操作AGTS仿真器,通过仿真器的训练,使学员们熟悉射控系统的操作与训练流畅的射击口令。 

 

图20、M1战车仿真器训练AGTS (Advance Gunner Training System) 

img21

 

图21、射击口令练习 

img22

 

值得一提的是仿真器的保养状况非常良好,维修速度非常快速,相当多委专业人员驻馆维修,当有学员训练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小组立即前往检修,若情节较严重,则提供另一台仿真器供训练。

 

图22、M1战车仿真器内部与50机枪热显仪

img23

 

3.M2布莱德雷(M2 Bradley)基本认识,由于此装备机敏性高,因此国际军官学员无法参与M2布莱德雷步兵战斗车课程,而多了一周的时间训练M1 Abrams AGTS仿真器,同时也在实车上学习做更多的一级保养工作。 

 

图23、国际学员实施M1A1炮管保养 

img24

 

 

4.乘车定向越野训练课程(Mounted Land Navigation),于大型场内之道路实施,配备指北针、地图及悍马车,以车辆高机动的特性代替徒步越野,并利用特殊地形、路标及十字路口等技巧来寻找教官所指定的MGRS坐标地点,并将指定地点情报带回核对,以证明抵达目的地无误。

 

图24、定向越野训练运用地图寻找指定地点 

img25

 

5.第二阶段的筛选测验(Gate Two Event),内容包括敌友我军战甲车及直升机识别、120公厘弹药识别、战车实弹射击测验、乘车定向越野等测验。 

6.敌友我军战甲车及直升机识别,包含了世界各先进国家,如俄、英、德、法、美、中及以色列等国家主力战甲车及直升机,其各角度之热像仪图像也都是必考项目,而不单只是单一假想敌之战甲图像。 

 

图25、德国豹二主力战车(Leopard II A5)左侧之热像仪图像 

img26

 

战车实弹射击(Tank Live Fires)测验,主要测验学员车长与学员射手之间射击口令的配合及视规正实作,规正的准确度与否,攸关测验时的精准度。学员实施视规正后,即开始实弹射击测验,由第一习会(Table One)归正射击持续射击到第六习会(Table Six),其中第六习会共有6个目标,包含敌2辆战车、1辆甲车、1辆卡车及2个步兵排,测验方式包含战车遮蔽阵地中静对静射击及运动中对静态目标射击两种同时进行。 

img27

测验中战车待命于遮蔽阵地下方实施防御,等待目标车靶出现后,车长即要求驾驶驶入射击阵地并下达射击口令,摧毁目标后迅速退出阵地,改采攻击态势,于道路上运动,全程目标升降靶接二连三地出现,车长须依序下达射击口令并摧毁出现之目标。在此测验中笔者担任射手拿下全队第二高分287分(满分为300分)。 

 

图27、战车移动中动对静实弹射击攻击测验 

img28

          

图28、车长位置俯瞰敌目标 

img29

 

实战射击测验完后,实施行动后分析(AAR),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提出增进的方案及学员射击技巧上的分享,以提供射击成绩不理想的学员可以从其他学员身上学习珍贵的经验。测验至此即告一段落,通过的学员迈向第三阶段。 

 

图29、行动后分析AAR实施情形 

img30

 

(三)第三阶段训练: 

第三阶段开始,训练主要着重于单车组员间的小组作战协调能力,以及排长受领任务,下达作战命令与指挥排组执行作战的能力。此外,本阶段学员还必须学会战车组战术、战车驾驶、攻击队形变换与防御阵地配置及后勤保障等。 

其中又区分为战车(Armor)与装骑(Scout/Cavalry)两组及期末鉴测,训练期间皆在野外训场实施,昼夜人车不分离,食宿皆与车相依为命,课程共4周。

 

图30、第三阶段课程简图 

img31

 

图 31、排长下达作战命令给各车辆组员 

img32

 

1.战车排状况任务主要通过攻击与防御任务中,学习如何指挥战车排,任务中通常得先接受装骑部队在模拟战场前方所获得的情报而待命机动,模式可为攻击敌人或阵地防御。课程中教官每天安排学员三个任务,包含动对静攻击任务、动对动战车正面交锋、静对动防御任务或是救济支持任务等。各项任务皆轮流担任演习排长,以磨练每位学员指挥战车排战斗,包含受命后动作、撰写作战命令、沙盘推演、命令下达、机动作战、作战指挥及行动后分析AAR等;其余学员则区分副排长、战车车长、驾驶及射手等职务轮替,分别负责油弹、粮秣整补、单车指挥、战车驾驶及射击。

 

图32、马车与战车做好完战前准备待命机动 

img33

 

2.装骑排状况任务主要训练学员战场侦察情搜技巧与要领,为战车部队前方眼线,提供实时敌情信息。训练中以6辆马车代替M3步兵战斗车,各车辆编制车长、机枪手、驾驶与两名下车侦察组学员。教官依想定下达各种状况,以执行不同侦察任务,如警戒幕设置、路径侦察、反侦察、区域侦察、火力侦察等。任务中,车长、驾驶与机枪手于车上警戒并维持车辆安全,随时回报状况,而下车侦察组利用单兵的隐蔽性,至车辆前方百米处设置侦察前哨,监控敌人动态,并向车长回报情报。

3.对抗竞赛CME(Competitive Maneuver Exercise),亦称为十日战争(Ten Days War),在期末实施,并第三次筛选测验。此竞赛中,所有学员分作两队,各队再编成战车排及装骑排,配附四台战车与六台悍马车(如图33),双方即在野外教练场作对抗,一方先作阵地防御守备,另一方则进攻突破,交互轮替,看双方排长谁厉害。

对抗中,竞赛就是实战,计划不周全就会导致全队被突穿歼灭,反之,周全计划可制敌于前线,使之不敢妄为。每次任务结束,均实施行动后分析AAR,把大家在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各方切磋不同的看法,实战经验丰富的军士官,则藉此提供宝贵经验,增进指管做法,而不是纸上谈兵,天马行空。

竞赛中所使用的想定由教官提供,攻防战斗教练、动对静攻击,动对动攻击教练皆包含在课程中。竞赛中各机枪所使用弹药为空包弹,主炮则使用主炮模拟弹,挂载于炮塔外斜面,以增加战场临场感,规定当担任装填手之教官,于舱门外发现敌战车炮口指向我方并产生模拟弹药的巨大声响与烟雾,则判定我方车辆已遭摧毁,我方须立即将炮口移至上死点,以示摧毁。 

 

图33、对抗竞赛CME演习编组

img34

任务结束后,实施三天的装备保养,将任务期间所有的装备,包含个人武器、车装机枪、车辆、野外操课场地复原等。 

值得一提的是洗车平台的设计,平台分作二区,第一区为水柱直接冲洗区(如图34),将黏性较高之泥土直接去除。第二区块则是以消防软管个别作细部清洗,去除车辆细部之淤泥积土,而洗车平台旁具污水处理系统与蓄水池,将汇集完之泥水过滤后再使用,以达省水之效用。 

 

图34、任务结束后洗车情形 

img35

 

 


 

 

 

三、课程规划分析、具体建议及个人心得体会

(一)教学能量分析 

1.训练阶段循序渐进 

以课程区分来看,各训练阶段依其课程重要性分作三阶段(图35),并妥善规划训练编组、内容、场地、服装及授课教官。 

第一阶段课程总计30日,占全期时数33%,着重于为个人战技,训练学员如何操作地图、武器机械训练及生存技能。第二阶段课程32日,占全期时数35%,重点置于战车实弹射击,教导学员如何操作战车各组件与摧毁目标靶。第三阶段共计30日,占全期比例33%,课程注重在训练学员的战术战法、行军队形变换与作战命令下达等。 

 

图35、美国装甲军官初级班各阶段课程比例

img36

 

重要的是,在各阶段课程与操作演结束时,教官都会针对课程实施行动后分析(AAR),分享比较教官与学员于课程中不同的做法,以提升学习的效能。 

2.授课师资专业化 

各阶段皆有20多员该专业领域军士官授课,且多为历练过中东战区实战后,返国任职授课教官,分享战场上最实用的战术与作战技巧,且授课教官人数充足,师生比例约为一比六,每六名学员就会有一位指导教官。 

授课内容每年更新调整,以利装备更新或汰除准则过时(out of date)内容,并以实际去验证准则之方式授课,授课模式着重于攻击多于防御理念。 

3.教学设备及场地完善

课程以室外课程为主,室内课程仅占全部课程的十分之一。室内课使用投影机与公发个人笔记本电脑,教官上课时将数据传输至各学员计算机中,减少纸本的浪费,以达成环保目的。室外操课车况良好,平均每五人有一辆妥善车辆可操作,且操课场地布置以实际作战景况呈现,另有机动车辆维修组待命修车,以及医护小组,实时处理紧急事件。

4.教学资源充足 

无论是个人装备、弹药、武器及车辆等,数量足够支持训练,且维修迅速妥善率良好。后勤补保大部分由委外公司负责,军人只须负责训练。 

2020年2月20日
浏览量:0

     

收藏